最新观测数据再次表明:人类对宇宙的基本认知,有可能是错误的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6 17:08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根据现代宇宙学模型,我们的宇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遥远星系的退行速度甚至超过光速,而且,宇宙膨胀的速率还在不断增加!

不过这是空间本身膨胀的结果,而非物体运动超过光速。为了测量具体的数值,科学家引入了哈勃常数,通过它不仅能推算宇宙的年龄(约138亿年),还能探究宇宙的大小和最终结局。

然而,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的哈勃常数,结果差距都非常大,即使2024年的最新观测数据,也无法推翻之前的结论。

这让科学家开始怀疑:我们对宇宙的基本认知是否出了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故事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说起,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观测星系时发现,远处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且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这一现象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哈勃通过大量观测,总结出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用公式v= H_0 × d来表示,其中v代表星系的“退行速度”、 H_0代表哈勃常数、d代表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哈勃常数描述了宇宙膨胀的速率,单位是“每秒每百万秒差距的公里数”(km/s/Mpc)。其中,1百万秒差距(Mpc)约等于326万光年,是测量宇宙大尺度距离的常用单位,相当于银河系直径的30倍。

哈勃常数不仅是膨胀速率的直接体现,还与宇宙年龄、几何形状和未来命运密切相关。既然哈勃常数如此重要,科学家们自然想精确地测出它的值。然而不同的测量方法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

目前,科学家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测量哈勃常数。一种依赖于宇宙大爆炸的遗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是宇宙诞生约38万年后发出的光,记录了宇宙的“早期模样”。

科学家通过普朗克卫星等仪器,分析CMB的微小温度波动,结合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假设宇宙由暗物质、暗能量和普通物质组成),推算出早期宇宙的膨胀速率。

结果显示,哈勃常数约为67-68 km/s/Mpc,误差约1 km/s/Mpc。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基于宇宙早期的物理过程,理论框架成熟,误差较小。就像通过婴儿时期的照片,推测一个人成年后的身高。

另一种方法聚焦于我们周围的“晚期宇宙”。科学家利用Ia型超新星(亮度稳定的爆炸恒星)和造父变星(亮度周期性变化的恒星)作为“宇宙标尺”,测量附近星系的距离和退行速度。

例如,哈勃空间望远镜的SH0ES团队通过这些“灯塔”,测得哈勃常数约为73-74 km/s/Mpc,误差约2 km/s/Mpc,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直接观测局部宇宙,数据更直观。

但是问题来了:早期宇宙测得的哈勃常数为67-68,晚期宇宙为73-74,两者相差约5-10%,远超测量误差(早期误差约1 km/s/Mpc,晚期约2 km/s/Mpc)。这一差异被称为哈勃常数危机(Hubble Tension),表明当前的宇宙学模型可能存在不足。

为了验证这一矛盾,科学家们用尽了办法。2024-2025年,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提供了更精确的造父变星和超新星数据,进一步支持晚期宇宙的结果,让矛盾更加尖锐。

这就像两队测量员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座山的高度,一个说3000米,另一个说3300米,双方都坚信自己没错。到底是谁错了?还是说,这座“山”本身有我们不了解的秘密?

要破解这一谜团,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多种途径。首先,可以引入新的测量方法,例如利用引力波事件作为“标准警笛”来测量距离和速度。

其次,可能需要修改ΛCDM模型,例如考虑暗能量的动态演化,或调整引力理论。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直接参与研究,但可以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未来的几年,新的观测数据可能会揭开哈勃常数之谜,甚至改写宇宙学的教科书。让我们拭目以待!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拓荒牛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