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的格西王姆,是一位90后藏族姑娘。18岁那年,她选择进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养护院工作,一干就是16年。
陪伴老人们16年
既是护理员也是好朋友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市养护院,有60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格西王姆既是养护院的院长,也是老人们的护理员和知心朋友。
格西王姆六岁那年父母因意外去世,她和妹妹是在当地民政部门的照顾下,由姑姑抚养长大的。2009年,马尔康市民政局建立敬老院,18岁的格西就应聘成了敬老院里的一名护理员。
敬老院护理员的工作,真干起来才知道不容易。一些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格西要给他们喂饭、洗澡、洗衣服甚至处理大小便等,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格西与老人们建立了感情,还熟悉他们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
格西希望,有自己在,老人们能少一些愁容,多一些欢笑。
从“孩子”到“大家长”
陪伴是最好的爱
2019年,格西王姆成了这家养护院的院长。她笑着说,“说是院长,其实是哪里需要我,哪里就顶上。护理员不够我来,门卫不够我也能站,活动、办公室也是我。”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守护着养护院的老人们。慢慢地,她从这群老人的“孩子”,渐渐成长为被他们依赖的“大家长”。
当院长后,格西比以前更忙了,但只要有空,她都要来到老人们的身边,在老人的眼中,这个爱笑又充满活力的姑娘就像“小太阳”般温暖。
当然,养护院里也有病痛和离开。
春天来了,她从网上学习了新式风筝的制作方法,然后再带着老人们做风筝,一起在院子里放风筝。每当有风吹来,老人们就欢呼雀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青春。
为了让这些孤寡老人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得到好的照顾,当了院长后,格西从头开始学习电脑,一方面完善护理守则和规章制度,一方面想办法改造养护院,尽最大努力给老人们创造一个既干净又舒适的居住环境。
青春接力
用爱守护“夕阳红”
今年,养护院又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成为养老护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更多年轻人来到了老人的身边。
欢声笑语回荡在养护院的每个角落,老人们绽放的笑脸证明了一切。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