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河畔 火车人家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7 12:03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新南村全景。

  北乡村熊猫驿站。

  王坪村铁路主题公园一隅。

  王坪村铁路主题公园。

  游客在新南村“铁路小镇”的列车前合影。

  游客在新南村“铁路小镇”列车餐吧打卡。

  北乡村“铁路小镇”全景。

  ■孙  帅  金  炜

  人间最美四月天。随着气温回升,伊水河畔的三座“铁路小镇”进入了一年最美的季节。山水之间,春光旖旎,山色青翠,在这片被春风唤醒的土地上,与“春姑娘”浪漫邂逅,让人沉醉于诗画般的绚烂景致中。

  河南省栾川县是铁路部门的定点帮扶县。这里曾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瘠之地,村民世代困守深山。铁路部门依托栾川县的自然禀赋,在不通铁路的大山深处,利用退役的铁路物资建设了三个集铁路文化体验、旅游休闲、教育科普于一体的“铁路小镇”,又帮助村民发展农家宾馆,带领村民走上了乡村文旅产业的致富路。

  不负好春光。在“火车头”的牵引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个春天,期待每一位游客都能在“铁路小镇”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记忆。

  在豫西伏牛山的褶皱深处,伊河如一条碧色绸带蜿蜒而过,滋养着栾川县新南村的土地。这里曾是贫瘠的“烂滩涂”,村民为生计所困。直到一列退役的绿皮火车驶入深山,车轮碾碎了沉寂,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生的脉搏,这便是“铁路小镇”的故事开篇。

  春和景明,绿皮车厢静卧于河畔,宛如沉睡的巨龙。车头凝望远方,仿佛随时会喷吐白雾,载着山民的希冀奔向云端。车窗外,枕木铺就的小径蜿蜒入林,信号灯在风中闪亮,红绿交替间将工业文明与山野灵秀编织成画。车厢内飘散着咖啡香,游人倚窗而坐,看碧水映着青峰,听山雀啁啾,恍然忘却这里原是寂寞的深山沟壑。

  王坪村 绿皮车旁的田园牧歌

  步入王坪村,一列墨绿涂装的退役列车静卧在伊水之滨。蜿蜒的钢轨沿河铺展,红白相间的信号机与铸铁轮饼点缀其间,工业美学与山水田园碰撞出独特的视觉韵律。当地人总会说起那个动人的“伏牛山神话”——传说中神牛犁地成山,而铁路人用钢轨续写着新的“犁痕”。

  春阳煦暖的午后,游客们踏着枕木铺就的步道徐徐而行。远眺是泼墨般的青峰叠嶂,近闻有碎玉似的流水淙淙,都市的喧嚣在此化作指间清风。39岁的李月霞在“云水湾”民宿前煮着连翘茶,茶香氤氲中笑脸盈盈地说:“过去都到城里打工,如今守着绿水青山就能致富。”昔日的农家小院蜕变成白墙黛瓦的精品民宿,灶台间飘出山珍的香气,让游客在推窗见山的闲适里,品味最地道的豫西风情。

  如今的“云水湾”已是拥有全景落地窗的精品民宿集群,标准间、亲子间、阁楼式家庭房各具风韵。傍晚时分,李月霞经常会倚着车厢改造的书吧眺望远方,当年神牛耕耘的群山间,如今正跃动着乡村振兴的璀璨灯火。当地村民都像李月霞一样,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电力增容见证山乡蝶变。王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青春指着纵横交错的电线感慨道:“过去全村仅需1台变压器,如今已增至8台;62家民宿让600多名乡亲在家门口致富,户均年增收超7万元。”暮色中的王坪村,信号灯闪烁,仿佛在为这片土地打着欢快的节拍。

  新南村 涅槃重生的山水明珠

  如今,新南村“铁路小镇”——这个曾经的乱石滩已然蜕变为研学胜地。广场中央,由退役列车改造的咖啡厅飘出拿铁香气,枕木步道引向竹林深处的自然课堂。游客服务中心内,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娴熟地办理着预订业务——她们都是经铁路部门培训的本地村民。

  在村口一家造型别致的民宿里,72岁的王延生正抚着竹编灯罩调试光影。4年前眼见绿皮车唤醒沉睡的故土,王延生毅然回到乡村,请来新锐设计师打造这座悬浮式玻璃民宿。“铁路帮扶就像春风化雨。”王延生擦拭着吧台上的火车模型笑道,“当年脱贫攻坚给村里换了容颜,如今乡村振兴又为我们注入了前行的动力。”

  站在王延生家民宿的露台上俯瞰,一列火车静静停靠在河岸边,几节绿皮车厢变身为餐吧、咖啡厅和客房,模拟站牌上写着“新南”。一旁的山脚下,20多家民宿一字排开,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临别时,研学基地传来悠长的模拟汽笛声,孩童的欢笑声在山谷间激起阵阵回响。不远处,老君山金顶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山脚下,伊水河载着咖啡与书香的交响奔涌向前,而那些枕木缝隙里萌发的新芽,正沿着钢铁动脉续写新的传奇。

  北乡村 钢轨尽头的秘境传说

  循着伊水潺潺,抵达充满神秘色彩的北乡村“铁路小镇”。当地流传着凤凰化山的古老传说:上古时期,神鸟为护佑百姓与恶蛟搏斗,折翼坠落化作凤栖梯田,龙神则化水环抱,形成“龙脖潭”深涧。今天,铁路元素为这方秘境注入了现代生机。

  2023年盛夏时节,栾川第三座“铁路小镇”在北乡村破茧,铁路部门倾力打造的乡村振兴综合办公楼同步落成。七层楼高的公共服务中心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倒映着梯田,1315平方米的空间里跳动着山乡新脉。驻村工作队队员黄鑫指着办公楼的布局图兴奋地介绍:“从游客服务中心到村民议事厅,从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到托幼服务中心,这里既是旅游服务中枢,又是乡村振兴的智慧灯塔。”

  谷雨时节,北乡村的蕙兰文化产业园,蕙兰幽香扑面而来。300多种珍稀兰草在玻璃穹顶下舒展碧绦,好像悬浮的翡翠璎珞。电商直播间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主播用流利的英语解说:“栾川蕙兰的龙根凤眼,是写在DNA里的东方美学……”每年谷雨前后,这里都会举办中国栾川蕙兰文化节,兰友雅集总能掀起竞价热潮。

  暮色为青石板镀上鎏金时,铁路主题广场的铸铁篝火次第燃起。游客们围炉夜话,看水雾氤氲中的信号灯明明灭灭,听村民们踏着《采兰谣》的节拍载歌载舞。那些被岁月包浆的条石地面上,松脂清香与咖啡醇香正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气息交响。

  夜风掠过铁路信号灯雕塑,红绿黄灯光与梯田间渐次亮起的太阳能路灯连缀成星链。此刻,安居乐业的村民承载着致富的梦想忙忙碌碌,正在续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故事。

  本版图片均由王玮、刘鹏、卫心雨摄

  铁路小镇 发展历程

  ▶2012年,铁道部定点帮扶栾川县,铁路部门以“铁路+”模式探索可持续帮扶的路径。

  ▶2017年,栾川县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这一年12月,铁路帮扶干部在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上,首次提出“依托栾川旅游资源禀赋,建设‘铁路小镇’”的创意。

  ▶2018年,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南村在一片乱石滩上启动“铁路小镇”建设。当6辆卡车开了40里山路,把一台退役的韶山型火车头和两节车厢运到山里时,整个村子沸腾了。

  ▶2019年,新南村“铁路小镇”建成后开门迎客。游客慕名而来,吃住在农家宾馆,给沉寂的山村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2020年夏天,第二座“铁路小镇”在王坪村落成,主打高端休闲游。

  ▶2023年夏末,第三座铁路小镇在北乡村建成,主打漂流露营生态游。

  ▶2023年、2024年,“铁路小镇”帮扶项目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拓荒牛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