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均985、211的互联网,“二本”是一个鲜少被提及的词汇。
在这个学历内卷的时代,985、211遍地走,一本只能算是普通,至于二本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但近日,一位网友发帖称“突然意识到能上二本已经很厉害了”,瞬间引起了网友的深深共情。
一条为“二本生”发声的帖子火了,吸引了上万的点赞。
帖主称,在上高中前都对二本生嗤之以鼻,觉得他们肯定没有好好学习,只是在学校混日子,所以最后才上了二本。
但上了高中之后,才发现高考能上二本的人,已经很棒很棒了。他们曾经可能也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或许是小学班级的一二名,或许是初中的年级前十,高中的尖子生……不过随着长大,一点一点泯然众人矣。
他突然意识到,曾经自己眼中那些“混日子”的二本生,并非不努力,只不过是教育资源差距太大了而已。
这条帖子瞬间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情,纷纷在底下留言:
“我一个农村女生,从没有补过课,能上大学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
“觉得二本简单的可以来广东试试。”
“深有感触,我一直以来都特别认真的学习,在班上排名也是前几的,可一到大型考试,都是中等或是中下等。”
“一直到初中都是全镇前两名,高中班级前十名,高考考了个二本。”
很多人觉得上一本都是轻轻松松的事,而那些考上二本的人就是因为平时不努力。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更是一种误解。
考上二本等于不努力?
小e首先就会举手反对,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小e读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去教室自习,背单词、预习、复习、整理错题……中午别人午休时,我也会抽出大部分时间学习。
晚上10点寝室关灯后,我自己还会在被子里面打着手电看书。就这样“玩命”地学习了三年,可最终还是只上了一个二本。
小e考不上985、211,考不上一本,是因为小e不够努力吗?当然不是。学习努不努力,当然是影响一个人学历的因素,但并不是全部。
小e高中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虽然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在我们当地已经算不错了,但放在全市、全省跟其他学校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再者,小e所在的四川省又是一个高考大省,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本科录取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也注定了进入本科院校的考生是少数,能考上一本或是985、211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抛开教育资源和高考录取率的地域差异不谈,将考上二本和不努力划上等号,就是耍流氓。
互联网时代,无论打开哪个社交平台都是人均985的感觉,所以不少人觉得考上一本不是什么难事。
普通人想要上一本有多难?看完23届一本上线率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北京,一本上线率44.05%。换句话说,还有56%左右的学生只能读二本以及二本以下的院校。
考上二本,已经意味着超越了许多的同龄人,他们并不是高考分数下的loser,也不是在学校混日子的“混子”,而是在奋斗过程中暂时落下的人。
考上二本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也并不意味着就低人一等。许多人或许会说,二本学历在就业面前是硬伤。
不可否认,当下职场中仍有不少的企业更青睐名校学历,但在学历面前,企业更看重的是能力。
之前,一则“17岁中专生被7家企业疯抢”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就读于职业学院的17岁中专生,还没毕业便收到了六七家企业给出的高薪offer。
不管是985、211,还是二本、专科,学历都人生中的一个起点,个人的发展更多的取决于后续的努力与机遇。
学历或许是很重要的敲门砖,但比学历更管用的,是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