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鹰潭日报
目标任务
第一,核心价值坚守与数字公民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立德树人仍是教育的根本。AI 技术可精准识别学生的道德与价值观发展情况,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数字公民,应使其具备数字技能、正确的价值判断与社会责任感,以坚守道德底线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第二,技术赋能教育过程。AI 大数据分析技术能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帮助实现师生间自然流畅地进行交流与内容推送,提升教育效果。情感计算技术可实时感知学生的情感状态,使思想教育更具人文关怀。
第三,数据平台构建与教学设计优化。构建涵盖学习行为数据、心理状态数据及社会热点数据的思想教育大数据平台,为精准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在教学设计中,AI 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建议,教师则凭借经验与人文关怀在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 AI 优势互补。
第四,教育伦理准则制定。制定明确的 AI 教育伦理准则,要求算法的设计和应用遵循公平、透明和隐私保护原则。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对于算法的决策过程,应进行解释和说明,以消除学生和家长的疑虑。
AI 赋能思想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精准化内容供给与动态资源库构建。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过往学习记录、浏览偏好等,不仅能够推荐符合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课程,还能挖掘其潜在兴趣点,诸如推送特定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先进的文化案例等深层次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AI 信息抓取能力强,可将社会热点事件转化为教学素材。例如,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生成相关的道德思考和社会责任讨论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沉浸式体验设计。VR/AR 技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细节与氛围,如重现长征场景,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AI 虚拟导师以亲切的形象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思想困惑并根据情绪反应给予合适的安抚鼓励,增强学生对思想教育的信任与亲近感。
第三,智能化评估反馈。语音识别和微表情分析技术能够捕捉学生课堂情感与参与度,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监测学生的网络言论,识别消极、极端言论并进行预警,使教师能够及时介入疏导,预防不良思想蔓延。
第四,协同育人网络构建。AI 平台能够打破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整合。学校反馈学生在校园中的思想表现,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社区为其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与资源,三者共同绘制学生育人图谱。多语言 AI 工具助力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培养全球视野与文化包容精神,增强对本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与捍卫意识。
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
第一,技术局限性及应对。AI 处理复杂的价值观和情感问题时依赖预设模型算法,可能出现解读机械化、表面化的问题。对此,可引入“混合智能”模式,在关键教育决策环节发挥教师的专业判断能力与人文智慧,反馈给 AI 系统使其算法模型得到优化,提升 AI 在复杂价值观解读方面的能力。
第二,伦理风险及应对。数据采集使用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易导致学生个人数据被滥用,侵犯学生隐私。算法偏见则可能使部分学生群体受到不公平对待。对此,可建立数据匿名化加密机制,引入第三方伦理审查机构,加强对教育工作者与技术开发者的伦理培训,提高其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主体性消解及应对。学生过度依赖 AI,会削弱其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对此,思想教育课程可设置批判性思维训练模块,引导学生质疑、分析、评价 AI 生成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数字鸿沟及应对。城乡技术基础设施与数字素养差距,使农村偏远地区学生难以享受 AI 赋能思想教育的成果。对此,政府应加大技术投入,建设 AI 教育云平台,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与数字设备,开展数字素养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字教育公益,为农村地区捐赠数字设备和教育资源。
未来展望:构建“有温度的智能教育”
第一,技术迭代方向。未来应发展有“共情能力”的AI,结合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细腻、准确地感知和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探索区块链技术,为学生思想教育成果提供安全可信的记录存储,实现跨平台认证共享。
第二,制度保障体系。应制定《AI 教育应用白皮书》,明确 AI 教育应用范围、技术标准、伦理原则,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教师 AI 素养培训,开展培训课程与研讨会,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育情怀,使其能够在 AI的 辅助下,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三,全球合作范式。发起国际 AI 教育联盟,促进各国经验技术交流与共享,共同解决全球教育问题,制定统一的伦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共享技术成果与伦理标准,各国应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分享案例成果,协商合作形成共识准则,抵御技术霸权与文化渗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护本国的教育主权和文化特色,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的全球教育新秩序。
结语
AI 赋能思想教育使教育领域出现深刻变革,带来机遇与挑战。坚守教育的本质初心,以“技术向善”为引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技术服务于教育目标和价值。做好效率与温度、创新与传承间的平衡,构建人文关怀与智慧并举的思想教育新格局,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
蚌埠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式研究”(2023IYXM34);蚌埠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两山”理论视域下蚌埠幸福河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2024SK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