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幼儿园”火了,你会送孩子去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30 12:05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发了烧也舍不得请假,因为“明天轮到我掌勺”;睡前故事还没听完就吵着要睡觉,因为“明天还有一堆活儿要干”;对新来的小朋友评价不高,因为“眼里没活儿”……最近,一些孩子的表现,让江苏徐州、四川宜宾、湖北武汉等地的“吃苦幼儿园”火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短视频记录下的“吃苦幼儿园”里,孩子们不是在生火做饭,就是在喂鸡喂鸭,有的在桌前缝缝补补,还有的在山上“爬坡过坎”。很多活别说孩子在家没干过,甚至家长自己都没怎么干过。本以为大家会说“没苦硬吃”,没想到,现实中这样的幼儿园好评如潮,入学名额一票难求;而视频评论区里不少家长直呼被成功种草,还有眼馋的网友问“这里收30来岁的大宝宝吗”。

作为学校教育的起点,幼儿园被倾注了不少期待。父母牵着孩子的小手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内心大约都有和作家张晓风相似的感受,想告诉世界“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被温柔以待,期盼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老师们向“人类幼崽”张开温暖的怀抱,陪伴孩子们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社会的目光也总在这里聚焦,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吃苦幼儿园”及其所代表的新鲜教学理念的走红,正是这种期待的外化反应。

孩子们乐在其中,让这类创新探索更显可爱与可贵。烙饼、蒸馍、切菜、炒菜,像模像样,平时观察大人做家务时跃跃欲试的心情,化作手上的“十八般武艺”;松土、播种、施肥、收获,全程“在线”,亲手感受生命的律动;吃火龙果发现嘴巴变红,便和老师一起去山上找不同的红色,用天然材料调配出“泥巴红”“橘红”“苹果红”……有人戏称孩子进幼儿园不是“开学”,而是“开工”。一个个专注的表情、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彰显着这份“工作”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吃苦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以儿童为本”,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实操充分满足好奇心、激发探索欲,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得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

家长们看中的,还有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本领与品质。前不久,“武汉一幼儿园70%的课程都在巡山”词条上了热搜。在“吃苦幼儿园”,孩子们上山拉练、下田插秧,常规运动手到擒来、“野人三项”游刃有余,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更是不在话下。在幼儿园尽情“放电”、回家不费爹妈,单这条好处就能让一众“老父亲”“老母亲”心水不已。更不用说还能强身健体、掌握生活技能,并在亲近自然中感受喜悦、在团队互助中增强合作意识、在迎接挑战中培养创新思维,这些都是在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未来人生固本培元。

为儿童成长画坐标系,要把劳动和体育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当然,幼儿园在进行如此转型的同时,也要把安全和防护措施做到位,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盲目上强度、上难度,毕竟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另外,幼儿园开设劳动课、户外课要坚持普惠性,不额外给幼儿家庭增加负担,让更多孩子在恣意奔跑中享受金子般的童年时光。

实践是启智润心的沃土,不光学前教育阶段要重视,也应贯穿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再到义务教育新课标单独设立劳动课程标准,引领孩子走进生活、体悟自然、认识社会,正成为今天的育人新共识。作为家长,在为各类“特种兵”式实践课程点赞的同时,不妨在家中也适当“放手”“让位”,或许反倒能在孩子那里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

这正是:

玩泥巴,捉鱼虾,天性本无邪。

勤动手,善用脑,幼苗正拔节。

(人民日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拓荒牛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