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停滞欧元风光不再 人民币国际地位获提升

作者:刘国艳 分类:财经-财经金融 时间:2012-08-14 17:25

   1999年欧元诞生。在最初的十年时间里,欧元的崛起让全球瞩目。因此,在世人眼中,当今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或许只有欧元。然而,2010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好似欧元命运的转折点,伴随汇率的大幅走低,其国际地位也受到影响。美国投资大师索罗斯甚至作出了“欧元20年内消失”的大胆预言。那么,近几年来欧元到底遭遇了怎样的打击,与日元的境遇有何异同?欧元和日元的经验教训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哪些借鉴意义?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经济研究员张颖表示,毋庸置疑欧债危机是欧元国际地位下降的罪魁祸首。与日元的境遇类似,货币颓势也因经济基本面的长期疲软和巨额债务的存在而很难在短期内扭转。不过,由于以德国为首的核心国经济实力仍较强,财政也较稳健,未来即使出现边缘国被迫退出欧元区的情况并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相信欧元仍会存在,并将继续受到市场追捧。可以说,未来欧元的国际地位仍会远高于日本。当然,张颖表示,欧元、日元的风光不再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机遇。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要提升至与两大货币相媲美的程度也绝非一朝一夕。


  强势欧元风光不再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根据IMF统计,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从2009年底欧元面世以来最高的27.7%下降至2012年3月底的24.9%,同期美元从62.0%上升至62.2%,日元从3.2%上升至3.6%,英镑从4.2%下降至4%,除瑞士法郎外的其他货币从3.1%上升至5.2%。同时在欧元计价的国际储备资产组合中,有较高评级和财政稳健的主权债券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另据欧洲央行统计,在国际市场发行的债券中,以不变汇率计算,欧元计价债券所占比重从2009年底约30%下降至2011年底的25.5%。“不过,2011年9月,瑞士宣布维持其货币汇率于1.2欧元,其他一些汇率钉住欧元的国家也基本上尚未改变汇率制度,显示欧元仍在周边国家发挥着‘锚’货币的作用。”张颖如是说。


  事实上,欧元自1999年推出以来至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999年的17.8%上升至2009年的27.7%。但由于欧元存在着将不具备作为国际货币条件的边缘国家货币与核心国家货币捆绑成为一个国际货币的先天性缺陷,人为地提升了边缘国家的信用评级和借贷能力,吸引资金大量涌入这些国家,压低了其借贷成本并催生了高通胀、资产泡沫和经常账户逆差等问题。同时,欧元区缺乏内部汇率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使得边缘国家因高通胀、资产泡沫和经常账户逆差导致的竞争力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此外,欧元区缺乏有效控制成员国财政纪律的机制和财政自动转移支付机制,使得边缘国家的债务问题日益严重而不可持续。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刘国艳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