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日本表示将推出刺激政策意愿 规模将扩大至能稳定经济增长为止
作者:李凯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0-16 15:11

  10月1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IMF秋季年会“PerJacobson讲座”上,中国政府官员再次清晰地传达了将推出刺激政策的意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明确表示,全球各大主要央行都在推出QE政策,中国央行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他并表示:“本次刺激方案就规模而言将会是适度的,即规模足够大到能够稳定经济增长,但不会大到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我们注意到,这已并非中国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谈论刺激政策。早在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便屡次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提出“稳增长即是稳投资”。此后发改委的确加快了项目审批的速度,各地的招商引资也搞得轰轰烈烈,但在更为切实的货币政策上,自7月后,决策层便似乎进入了“政策静默期”。这种看似矛盾的政策走势颇令市场感到费解。央行忧虑的可能是长期因素。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CPI同比上涨1.9%,PPI同比下跌3.6%,从广义上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减速所带来的通缩区间。但若考虑到一些长期通胀因素的存在,以及玉米及大豆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至猪肉价格,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滞胀”压力并不可掉以轻心。不过,平心而论,这似乎也很难构成央行短期货币政策按兵不动的理由。在QE2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抛出个“池子论”,以一系列政策组合,吸纳热钱的涌入。到了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数据呈现涨跌互见,似乎也是时候将池子里的水放出,反补实体经济了。目前来看,20%以上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太高。

  事实上,易纲副行长在是次演讲中也承认,短期内欧美宽松政策不会引发中国通胀的担忧,他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的CPI涨幅会降至2.7%左右。这降低了央行因通胀担忧悬束货币政策的可能。在我们看来,易纲副行长在演讲中透露了一些“干货”,央地关系以及各级政府的投资饥渴症也对央行构成约束。他表示,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很积极热切地想要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因此都希望能够加大投资和出口。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是很强烈的。作为央行,需要随时提醒中央和地方政府注意通胀隐患,提醒他们有资源制约、产能制约、环境制约以及能源制约。央行有必要提醒所有人“高质量的增长才是最好的、最可持续的增长”。以此来看,将“调结构”与“稳增长”综合考虑,可能才是央行谨慎从事的真实原因。中国政府将推出适度规模的刺激方案,这一表态会否再度爽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果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转冷,国内政策部门应该在放松宏观政策上有所动作了。现在的市场信心,就系于政策给出的信号。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李凯推荐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