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2024-09-20 08:44:13

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校园里,衣着朴素得像个乡下老农,一双布鞋磨得不成样子,裤子上的补丁比校徽还醒目……

这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泽霖的日常,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写照。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从不讲排场的“铁公鸡”老教授,竟在一夜之间“裸捐”8000 多万巨款,震惊全国!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多年前一个严冬,王教授的科研团队来到太行山的一个养鸡场。

一路风雪兼程,王教授却兴致勃勃。

“咱们这次的新疫苗一定管用,保证让咱农民朋友的鸡蛋不再愁卖!”一身单薄的王教授冻得瑟瑟发抖,脸上的皱纹里却写满了期待。

为何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会为养鸡如此上心?

原来,王泽霖教授出身贫寒,9 个兄弟姐妹,全家靠啃树皮度日。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全靠姐夫赵福仁的接济,王泽霖一家才得以活命。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姐夫是一名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常年行善不求回报,这让年幼的王泽霖深受感动,暗下决心要像姐夫一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带着这份感恩之心,王泽霖发奋读书,终于考上大学。

在选专业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兽医,要为千家万户解决养殖难题。

毕业后,王泽霖先是来到山西一线实践,了解养殖疫病的严峻现状,进而又重返学堂攻读硕博,誓要攻克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就这样,王泽霖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到禽病防疫的科研事业中。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从 1984 年来到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便马不停蹄。

上完课就去养殖户家中给家禽看病,诊疗之余还要带领团队搞科研攻关,从不分昼夜。

王五梅也曾是王泽霖的同事,这对志趣相投的伉俪,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濡以沫数十载,却始终不改初心,一心只为科研事业鞠躬尽瘁。

就连儿女也不曾娇惯,王泽霖常说:

“咱们就是普通的科研人,后代也要靠自己奋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不懈努力,王泽霖团队先后获得 3 项发明专利、12 个新兽药证书,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 100%。

也正是靠着这些硬通货,王泽霖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市场的青睐,积累了 8000 多万的科研资金。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然而让人惊叹的是,面对天文数字般的个人积蓄,王泽霖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来,只为支持学校打造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他甚至连儿女都没有通知一声,坚信“这钱是科研挣来的,理应用在科研刀刃上!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正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无私奉献,才撑起了我国农业科技的一片蓝天。

抗战时期,北大教授汤佩松扛起行军担架,一路西迁支援大后方,最后倒在科研一线。

上世纪 50 年代,普通农技员卢永根扎根山沟十余年,带领群众发展山地经济作物,被誉为“半个县的县长”。

改革开放后,兽医专家顾梦鹤被派往基层任职,却在盐碱地上建起永不褪色的丰碑,闯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之路。

王泽霖教授正是延续了这份科技报国的红色基因。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价值追求:炽热的爱国之心,执着的创新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品格。

这种精神,正是新中国一以贯之的宝贵财富。

说起王泽霖教授的捐赠,有人不免要问,为何不给儿孙留点积蓄,非要“一毛不拔”“裸捐”?

然而,科学的火种一旦点燃,便注定要为之燃尽一生。

在王泽霖看来,8000 万的科研资金,比什么都更能惠泽子孙后代。

因为这笔钱,将在实验室里孕育出惊世成果,在青年学子中播撒下创新的火种,最终汇入科技强国的滚滚洪流。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事实上,自打上世纪 90 年代创造出 400 万科研积累起,王泽霖就坚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当时的 400 万,王泽霖主动拿出来给学校盖实验楼、买设备。

后来靠成果转化又赚了 500 万,他也毫不犹豫地投入实验室建设,或设立奖励基金,激励年轻科研人才……

就这样,一笔又一笔看似离谱的支出,最终汇聚成推动学科发展的磅礴伟力。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如今,当王泽霖的捐赠在网上引发轰动,许多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骑电瓶车、穿旧棉袄的“铁公鸡”老教授,竟有一颗如此柔软赤诚的心!

原来在寒酸的外表下,竟隐藏着大无畏的爱国情怀!

一时间,从昔日弟子到社会各界,无不对王泽霖教授的义举深表敬佩。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其实,像王泽霖教授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身影,在我国科研战线比比皆是。

他们或身处闹市,却心无旁骛潜心钻研;或远赴边疆,扎根基层不问名利;或隐姓埋名,悄然挥洒汗水……

正是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科研人,用执着和智慧铸就了国家的脊梁。

这些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我国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科研“铁人”。

他们或身先士卒冲在抗疫一线,或披星戴月辛勤耕耘,或殚精竭虑攻坚尖端,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创新乐章。

河南教授给学校捐8208万,自称退休金花不完 却穿补丁棉裤挤公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王泽霖教授的事迹绝非个案,而是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缩影。

在科技报国的征途上,正是一个个如王泽霖一般朴实无华却至诚至真的“铁人”撑起了创新的脊梁,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着科技的百花园。

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实实在在地托举起科技强国的梦想。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8610562898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拓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