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罗中立现场忆《父亲》第八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在渝举行

2025-11-26 16:35:55


展览现场。

尽管头上已经有了白发,但面对镜头回忆起整整45年前的创作时,罗中立眼睛里的光依然清晰可见,他感慨道:“创作《父亲》的时候,我也是一名青春正茂、追逐梦想的青年……”这是11月26日上午,正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举行的第八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上的一幕。

对于这位著名油画家来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有着特殊的意义——1980年,罗中立凭借油画《父亲》斩获当时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一等奖,随即闻名全国;以《父亲》为代表的重庆美术作品也开始闪耀全国。而今天,这项早已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落户重庆,忆及往事他自然感慨万千。


展览现场。

本届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这也是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自1957年创办以来首次在重庆举行。

“本次展览是对全国青年美术家三年来坚守人民立场、从当代中国伟大实践与民族复兴征程中汲取灵感,记录时代变迁、弘扬中国精神创新成果的集中呈现和重要检阅。”在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首先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概况。


展览现场。

焦兴涛表示,展览自2025年4月征稿以来共收到有效参评作品万余件。经过两次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入选作品482件,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插图、连环画、综合材料绘画九大艺术门类。其中重庆作品57件,占11.8%。经过精心筛选,有50件作品获得“第十五届全国美展”直送资格,其中重庆作品11件,占22%。


不少参展的作品都将现实生活搬上了画布。

“这些优秀美术作品普遍洋溢着积极、温暖、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秉持‘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焦兴涛说,这些作品全面展示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精神风貌昂扬奋进的崭新气象。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深入挖掘,也有在艺术语言与形式上的锐意探索,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美术创作的新成就、新特点。

焦兴涛特别提到,本届展览中有四大亮点尤其值得关注。首先就是青年艺术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家发展的时代脉搏,并反映到了作品中;同时大家还可以看到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现实关切,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自觉追求;以及青年艺术家们在艺术形式探索上的开阔视野与实验精神。


雕塑《城市的温度——重庆背篓专线》。

走进展厅,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像《春风尽染十八洞》《龙江纽带》等作品,就让国家建设成就、乡村振兴等生动场景鲜活地跃然纸上。《青山·守望》《动物也要过马路》等作品关注、审视着生态保护、自然生命。《踏风行》《履险如夷——中国消防力量》等作品定格下的是守护者的飒爽英姿,也彰显了他们的时代责任与忠诚担当。

“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画面里孩子们玩的玩具其实都很‘先进’,很有未来感。”来自浙江的艺术家方经纬带来的油画《未来工程师》已经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美展”直送资格。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90后”,作品中定格的画面就源自自己带着孩子在商场一角玩耍的一幕。“他们玩的玩具已经和我小时候玩的有很大不同了,火箭、火星车……无一不是我们时代不断向前的缩影。”方经纬格外感慨地说,于是自己便有了拿起画笔的冲动。


本次展览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是科技感满满。

而面对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浪潮,《云上直播10.1》《未来工程师》《新人类·共生》等作品就带来了智能时代背景下,人与科技关系的思考。同时,巾帼英雄题材也备受青睐,从《巾帼》中英姿飒爽的女航天员,到连环画《“太空教师”王亚平》,都彰显了新时代女性的力量与贡献。

透过《庄周梦蝶》《不息的光芒——大足石刻的一天》《呔!》等作品,大家又会发现大足石刻、京剧等文化遗产及文学典故都成为了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母题,他们用作品展现了各自对历史文脉的守护与传承。


聚焦英姿飒爽的女航天员的雕塑《巾帼》。

而青年艺术家们在艺术形式探索上的开阔视野与实验精神,则在《新卫士》《星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宵·形而上的烛》等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油画《星光》就是去年才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的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耿德法带来的新作。画面上浩渺的星空成了巨幅背景,像孔明灯一样飞升的光点照亮了海面竞相跳跃的鱼群……满目诗意令人感叹。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银奖获得者、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授耿德法在本次展览中带来了油画《星光》。

“大家仔细看这些‘孔明灯’,其中有不少我都特意画成了窗户,它象征的是我们现代都市特有的烟火气。”在现场,耿德法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自己心里星星点点的浩渺星空则是诗与远方的象征。“这是不是就是现实的烟火气和诗与远方同框了!我想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介于现实与幻境之间的精神秘境。”耿德法说,既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也歌颂了生命向光而生的本能。


如今,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已经变身雕塑,落户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一如本文开头所述,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直和美术重镇重庆缘分匪浅。

1980年,当时还是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的罗中立凭借油画《父亲》斩获第二届青年美展一等奖引发全国关注。“大三那年,当青年美展的通知下来时,我觉得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忆及《父亲》的创作构思,罗中立说,当时自己就想到农民题材是自己的强项,“乡村、乡情和乡邻都是我所了解的,这一方面源自我多年以来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源自大巴山的生活。”于是,用画笔定格下一位满脸沧桑的大巴山老农的想法就被确定了下来。

在获奖次年,《父亲》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重庆陆续涌现出大批青年艺术家,逐渐成为现当代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也见证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美术精品力作在此诞生,奠定了重庆作为全国美术重镇的地位。

重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更成为滋养青年艺术家的理想土壤。如今第八届青年美展落户重庆,可以说这项国家级美术大展见证了重庆青年艺术从破土新芽到多元绽放的完整历程。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12月20日,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往四川美术学院观展。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8610562898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拓荒族